(原标题:【我的家园在河北】好一幅绝美太行山水画卷!这个春天到武安登东太行、游京娘湖、访长命村……)
河北省文明和旅行厅、河北播送电视台新年前后携手推出特别节目《我的家园在河北》。让咱们咱们一同溯乡源、忆乡景、述土风、觅乡味、及乡物、拾乡技、念乡艺、闻乡曲,感触回忆中的家园滋味。
武安市前史悠远持久,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第一批“千年古县”。坐落武安市区内的舍利塔则最为有名。据县志记载,武安舍利塔原来是妙觉寺的一部分,塔高约42米,通体砖砌,8角13层,每边长3.4米,挺立宏伟。塔分表里两层,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,表里层之间留有通道,可由台阶而上达第九层。因为塔身逐步缩小,到十一层为柏木架,上托塔刹,武安当地人叫“大金刚变荆梁”。
刻石记载应不晚于宋元祐6年,民间传说“先有舍利塔,后有武安城”,所以,或许更早。1000多年来,虽经风雨剥蚀,地震灾祸,至今仍安然无恙。2019年10月,武安舍利塔被发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。前一段儿咱们给古塔做了亮化,成为武安一景。
武安不只前史悠远持久,文明也是沉淀深沉。现在共有79项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项目。其间的磁山文明更是证明了武安是世界上人类栽培黍粟、养殖家鸡最早的当地。近年来,政府先后出资建成了武安博物馆、磁山文明遗址博物馆等一大批文明设备,让武安文明得以连续。
走在街头巷尾,或田间地头,武安的当地戏平调落子会时不时在耳边响起。平调落子归于国家级非遗项目,盛行于冀南、豫北、晋东南区域。平调由豫北一带撒播的梆子戏演化而来,落子由武安一带民间所盛行的花唱展开而来。平调传统剧目有《铡赵王》、《桃花庵》、《两狼山》等。落子以小旦、青衣、小生、小丑、老生戏为主,以扮演家庭小戏见长;唱腔、道白运用武安方言,具有着激烈的乡土气息。
1959年6月,周总理来邯郸观察时,在地委礼堂看了落子《借髢髢》、平调《盘坡》后给予了高度的点评。后来国庆节前毛主席观察邯郸时,看了落子《端花》之后说:打破了墨守成规,是一个好戏,能参与国庆10周年扮演。所以说,落子戏唱进了。
武安民风淳朴,大众热情好客,春节都要做好多好吃的。粉丸子、肉丸子、方剂肉、过油豆腐、炸山药,还有小麻糖、肉包、豆包,最有特色的是武安大烩菜,就像武安快板里说的:“大米饭,猪肉菜,山药粉皮配海带!”
每到春节期间,武安区域处处洋溢着欢喜的气氛,各地的风俗文明活动也是奇光异彩,其间武安冶陶镇固义村的傩戏“捉黄鬼”最为热烈。
学术上归于“对戏”,俗称“捉黄鬼”,村里人叫“跑鬼”。据专家考证这一民间活动始于元明时期,是武安冶陶镇固义村元宵节期间展开的一种大型风俗活动。其扮演人物百余个,有玉皇大帝、判官、大鬼、二鬼、三鬼、探马等。“捉黄鬼”扮演自清晨两点开端,先由大鬼、小鬼和探马巡查。天亮后由玉皇大帝进场,坐镇指挥。参与扮演的各种人物达450人之多,十里八村围观的大众达上万人,整个局面非常壮丽,扮演一向进行到晚上。
并且,傩戏之中还有赛戏,人物人物服饰、音乐悉数契合宋元时期戏剧萌发的特征。我国傩文明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先生说:武安“捉黄鬼”是戏剧的活化石,黄河以北,武安仅存。
除此之外,武安西部山区还有京娘湖、长命村、古武当山、东太行等景区,欢迎各位在生机盎然、阳光明媚的春天来武安畅游山水,品读文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