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靠产业,产业高质量发展靠特色。初冬时节,在枣阳市吴店镇徐楼村,甘运经正在晾晒红薯粉条。刚从冻库里拉出来的粉条上结在一块,硬如石头。甘运经将粉条放入水池,粉条表面瞬间裹上了一层冰霜,如雪花般的洁白剔透。
甘运经从水池捞起粉条,将其挂上竹竿,再熟练地揉搓,雪花飞舞……,神奇的一幕出现了,原本紧紧粘在一起的粉条,去了冰之后就变成了一根一根的,在太阳光的照射下,晶莹透亮。这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最常见的土法制粉条,也是最诱惑小孩的。将粉条放进猪肉汤里一炖,盛上一碗,嗞溜一吸,滑滑的,糯糯的,再舔一舔唇边残留的汤汁,超满足。
吴店镇徐楼村地处丘陵山区,山场面积大,红薯种植历史悠远长久,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,具备生产优质高产红薯的资源禀赋。近年来,徐楼村立足区位地理优势,坚持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向,把推进“兴产业、活经济”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“牛鼻子”,采用“企业+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,全力发展冬桃、油茶、香菇、花卉、土鸡、牲猪、红薯、稻田养虾等特色农业。在争取外地企业项目的同时也注重培育本地致富能手,以高产户为示范引领,以可观效益吸引农户热情参加其中,持续提升农户增收致富能力。
原贫困户徐华涛,通过政策扶持小额货款 10万元,发展苗木花卉种植,年收入从过去的3万元增加到了现在的十几万元。致富后的徐华涛又向其他村民教授方法、讲述经验,带动周围村民共同致富。目前徐楼村种植油茶1000 亩、冬桃 200亩、花卉苗木 500 亩、优质桃 500 亩、红薯500 亩、香菇 20 万袋等绿色产业,村集体年收入 20 余万元,实现了从贫到富的山乡巨变,也成了省级平安之村、生态之村、美丽之村。
“济薯26号品相好、口感软糯无筋;商薯19号产量高、出粉率高,大多数都用在制作红薯粉条,除此之外,我们还种的有紫薯……”说起红薯品种,甘运经如数家珍。这两年,甘运经还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,因为品质好,深受网络消费者的喜爱,小红薯已然成了发家致富的“金元宝”。
在“襄见美好 共同缔造”2023网络大v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,徐楼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周正学为我们算了一笔账,以前农民种一亩红薯只能收入300元,如果将这一亩红薯加工成粉条、粉皮、红薯干……,产值就可能变成3000元。
这就像是在打一场仗,必须久久为功。徐楼村未来将在市场需求的引领下,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,以“主栽品种保优势,搭配品种满需求”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,继续夯实红薯、冬桃、油茶、花菇、皂角、苗木种植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,加强技术创新、延长产业链条,新建红薯深加工厂,将初级农产品商品化,同时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农业品牌,让养在深闺的“山珍”走进城市,成为人类争相抢购的“网红”产品,走出具有徐楼特色的发展路子。
去年8月以来,徐楼村在开展共同缔造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中,采用决策共谋、发展共建、建设共管、效果共评、成果共享的方法和机制,密切支部与群众联系,健全“红管家”制度,让群众成为治理主体,人居环境焕然一新。
此外,徐楼村还紧紧抓住“光武中兴”开创者刘秀故里这一地理优势,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。村民共谋共建,从农户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等小问题入手,引导群众逐步开展垃圾收集、卫生改厕、河沟清淤、生活垃圾污水治理,户户庭前花团锦簇,家家门口绿树成荫,一座汉风浓郁,古风古韵的村落出现在游客面前。
小红薯撬起大产业 ,黄土地种出“金元宝”。村民收入节节高,脸上笑开了花。现在的徐楼村百姓早晚健身有大舞台,想听戏拉家常有古茶楼,想带孩子体验农家劳作的艰辛有采摘园、摸鱼池,然后再去农家乐来一锅香菇炖土鸡,蒸上一笼红薯花生玉米山药,不单单是食材,还蕴含着一缕缕乡情,让人欲罢不能,时常回味想念……